“一天能有两百元的收入。”7月8日,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兴民社区广场,易地扶贫搬迁户龚红梅的小餐车迎来了不少顾客。
“党的恩情啊,千言万语道不完。”用夹子将食材放入餐盒,撒上精心调配的佐料,龚红梅乐呵呵地说,从天堂镇坳沟村搬迁到兴民社区,不仅居住条件变好了,大家还能在社区规划的自主创业区域内做生意,日子越过越有劲。
兴民社区是印江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承接搬迁群众1918户8679人。
为了让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快融入、能致富,该县以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工程为载体,整合工青妇等各方资源,抢抓苏州对口帮扶机遇,通过劳务输出、技能培训、集体经济带动等方式,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。
贫有百样,困有千种。没人能想到,眼前这个办事利索、乐观积极的龚红梅,在过去的11年里,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。
龚红梅原本拥有一个幸福家庭,可一场事故改变了她的命运。2009年,丈夫在工地上发生意外,家里失去了顶梁柱。
“天突然就塌了,今后的日子怎么办?”龚红梅说,那段时光她找不到答案,也看不到光明。
女子本弱,为母则刚。为撑起家庭,育好儿女,她擦干眼泪,励志坚强。但种地、打临工、卖小吃,都没能让孩子们吃好穿暖。
无奈之下,龚红梅做了个“狠心”的决定,把孩子托付给娘家人,独自远赴广东打工,这一去便是10年。
“孩子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。”在广东的岁月,每每受了委屈、扛不住的时候,龚红梅都会悄悄告诉自己,她不能垮,孩子还等着妈妈回家。
幸运的是好时代迎来新转机。易地扶贫搬迁让龚红梅的生活有了新的盼头,2019年2月,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老家搬进了新家,还借助社区规划的创业区域做起了小生意。
早上卖汤粉、中午卖凉皮、晚上卖衣服,在社区的支持及邻居的照顾下,龚红梅的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。安置点里,学校、医院等配套设施,也为孩子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及教育条件。
一辆红色的餐车、一双勤劳的双手、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从未向生活低头的龚红梅,在食客的等待中,拉开了新生活的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