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育儿

宝宝入托前要掌握五项技能
时间:2014年04月17日 信息来源:不详 作者:生命时报 浏览量:

核心提示:适龄儿童在入园前,家长最好早作打算,有意识地帮孩子培养独立生活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交往能力、规律作息和运动能力,让他早点适应集体生活。

  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一道“坎”。自理能力差、不会跟小伙伴交往、大哭大闹抗议与妈妈分开……这都让宝宝伤透了心,也让父母很发愁。适龄儿童在入园前,家长最好早作打算,有意识地帮孩子培养下面5种技能,让他早点适应集体生活。

  1.独立生活能力。自理能力要通过教育慢慢养成,家长不能事事包办,要给孩子创造机会。可以经常告诉孩子“你长大了,有些事要自己做”,让他建立起独立意识,让他自己洗手、上厕所、穿脱衣服,独立吃完一顿饭等。家长要多鼓励,比如“宝宝今天自己吃饭,一粒米都没掉出来,真棒!”需要提醒的是,幼儿园里的孩子一般用杯子喝水,对于习惯用奶瓶的孩子,要尽早改变习惯。可以把用杯子喝水当成好玩的游戏,让孩子自然消除抵触情绪。

  2.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里,老师要面对十几个孩子,不可能面面俱到。如果孩子不能准确表达需求,老师会困惑,孩子会焦虑,进而形成恶性循环。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。可以从简单的日常单句学起,比如“我饿了,想吃饭”,“我渴了,想喝水”,“我想上厕所”等。家长还要让孩子学会反映问题,比如“某某推我了”,以免孩子被欺负了还不会表达,只能忍着,形成心理创伤。

        3.交往能力。幼儿园是大多数孩子第一次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。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,较任性,不懂怎样与小朋友相处。家长最好多创造机会,让孩子与同事、朋友、亲戚家的孩子接触。如果发现孩子缺乏交往技巧,有打人、推人、咬人等行为,要及时制止,并明确告知正确做法。比如想玩别人的玩具,要好好商量,而不是抢。如果对方不同意,要学会等待,或寻找别的可替代的事情做。还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分享食物、玩具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当孩子们出现不太严重的小矛盾时,家长最好不要干涉过多。可以建设性地介入,将解决冲突的办法教给孩子。

  4.规律作息。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正式参加集体生活的地方,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,孩子就会无所适从。因此,最好在入园前一两个月就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。从起床、午睡到一日三餐的时间,都要尽量与将要进入的幼儿园差不多。其实,家长最好从孩子1岁起就开始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,而且最好不要受节假日等影响,从小养成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。

  5.运动能力。在幼儿园里,除了学习文化知识,游戏、玩耍是孩子最常见的活动。现在,很多家长,尤其是爷爷奶奶,生怕孩子摔着碰着,对孩子过度保护,不是抱在怀里,就是放在儿童车里。英国切斯特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萨利·布里思博士发现,这样养育出的孩子往往运动能力较差,玩耍时容易出现跌倒、摔伤等现象。因此,孩子能走路时,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给他们锻炼机会。比如在孩子奔跑跳跃、爬高钻低时,家长不要因害怕摔坏或弄脏衣服就下“禁令”。在家中选择一些趣味性强、活动量小、空间要求不高的运动,如徒手操、跳绳、拍皮球、投沙包等。